金秋9月,常青藤儿童学校有幸再次邀请到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朝曦研究员给学校老师和家长做了四次讲座。虽然讲座时间选择在周末,很多家长朋友还是牺牲了休息时间前来,对讲座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对讲座内容也有了充分的肯定,在讲座过后家长们和王博士就一些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学校感谢各位家长朋友的积极参与,也感谢王博士带来的精彩演讲,这对学校继续举办类似的讲座有了动力。下面是讲座的内容,欢迎大家收看。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王朝曦博士
老师和家长们在听王博士讲座
讲座一:教育健康新概念:从大脑、情绪发育的特点关注教育
环境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神经网络)。人脑神经网络的绝大部分以及认知功能的最重要部分都是在出生以后发育的,直到18至25岁才完成,覆盖了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人们一直在不知不觉中遵照这个原理、使用各种方法、有目的有针对地来给孩子提供各种环境信号,以构建更“聪明”的大脑,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大脑情绪产生的机制对学习能力有强大的影响,教育健康(Educational Health)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不是按照字面上理解为对孩子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而是从公共卫生的观点看,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实施的教育(过程)都会对大脑发育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是影响孩子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教育中潜在的问题,如方法和手段等,对孩子更多的是在心理、社交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该影响不一定会立即表现出不良的反应,而是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步积累,相应的症状才会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很多家长包括孩子(成人后)本人都不一定能够认知这些症状。从教育健康观点看,教育的最低目标是尽量保护大脑不受伤害。
视频链接:www.ivythinking.com/trainmethod/674.jhtml
讲座二:拓展视野:介绍3D教育模型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大脑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脑神经网络的绝大部分以及认知功能的最重要部分都是在出生以后发育的,直到18至25岁才完成,覆盖了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神经网络的发育一定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通过各种环境信号不断地对随机生成的神经网络进行修剪、调整,最终保留最有效的通路。大脑情绪产生的机制对神经网络的形成、也就是学习能力有强大的影响。所以,环境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人们一直在不知不觉中遵照这个原理、使用各种方法、有目的有针对地来给孩子提供各种环境信号,以构建更“聪明”的大脑--更好的神经网络,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根据大脑、情绪的发育规律,我们对教育目的有新的认识,创立了一个新的3D教育模式。讲座中我们总结了有关大脑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特别是情绪产生的机制和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讨论不同阶段的教育特点和相应的方法。
视频链接 :www.ivythinking.com/trainmethod/678.jhtml
讲座三:如何纠正孩子的“毛病”?
家长是孩子最常见、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其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与“犯错误”不同,孩子的“毛病”在开始的时候,常常被家长当做正常的行为所接受、甚至鼓励。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这些行为在家长的眼中逐渐演变为“毛病”,并进行干预。从孩子的角度,很难理解家长的变化,而更多地关注家长的态度、处理方式的不一致,很难从自身的行为考虑。如果处理的方式不恰当,很容易在家长、孩子之间激起情绪对立,长期激化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处于这种状态,家长很难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讲座将讨论常见的家长养育模式(parenting profile)与对应产生的孩子行为模式和问题。讨论如何认识孩子的“毛病”,以及纠正的策略。
视频链接:www.ivythinking.com/trainmethod/682.jhtml
讲座四:独立能力与自信的培养:谈谈执行功能教育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是指在大脑控制下做事的能力,包含一系列心理、行为技能,能够让人完成从建立目标,策划、发起、执行任务,直至进行任务管理等一系列任务。同时为保证顺利完成任务,执行功能还能够让人集中注意力、细节记忆、坚持不懈、控制冲动和调节情绪等。执行功能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生存所必需掌握的关键技能,也是培养独立能力与自信的基础。执行功能与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学习过程关系密切。根据已经认识到的大脑发育特点,将执行功能作为教育本身内容之一、有目的地教授给孩子,是近年来美国新涌现的教育潮流。亚洲国家的应试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积累了很多经验。“执行功能”的教育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从长期效果来看,“执行功能”教育符合了人脑的发育规律,是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最重要的补充,最终会融合到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去。
我要留言